共857 筆資料 /
43
頁 |
|  |
在親密關係中活出最好的生命――給基督徒夫妻的「抱緊我」對話 |  |
|
◆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EFT對話
在我們的社會中,對長期關係的挑戰,現在比任何時間都更大。
在親密關係中,人遲早都會受傷。然而這些生命的傷痕卻能帶給我們深度,讓我們更能體恤別人的傷。而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EFT對話,不僅是一般人,也是基督徒夫妻在維繫親密關係上必須學習的重要功課。
more |
|
|
|
|
|
|
|  |
學習、互動與融入:自閉症幼兒的團體丹佛早療模式 |  |
|
把握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
及早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個別化的教導,
每個自閉症兒童都能有更好的成長。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18年4月號第484期 |  |
|
【謊言】
會對別人說謊,
往往起因於自己的不能接受。
說謊,是本能,但絕非天性,
當謊言進入親密關係,無關黑白,
你想過嗎?為什麼別人要對你說謊,
小心,別讓你的用語字詞穿幫!
more |
|
|
|
|
|
|
|  |
希望鍊金術:焦點解決取向在校園輔導的應用 |  |
|
「沒有抗拒的當事人,只有不知變通的心理師」
如何幫助桀驁不馴的孩子回到他生命中應有的軌道?
如何以正向經驗安頓顛沛流離的心?
如何拉開情緒的空間,讓解決方法進來?
如果將注意力放在「解決」而不是「問題」時,
會與當事人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more |
|
|
|
|
|
|
|  |
平靜而專注 像青蛙坐定:你的心靈指南(附練習光碟) |  |
|
第一本專為5到10歲的孩子所設計的心靈指南,內附80個有趣實用的日常活動,可以獨自玩或跟爸媽一起做。
此書不僅是本活動手冊,其中也提到心靈平靜、好奇心、靜坐練習,能揭開幸福的祕密,可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陪伴他們一同成長。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18年3月號第483期 |  |
|
回頭,與自己深度相遇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只是,留下了什麼,你可曾細心留意?
回頭,是在回想、回顧、回望的行動中,仔細檢視當初的起心動念,以及這一路上的足跡旅痕,重新釐清、整理;讓現在的我和過去的我有了照面、對話、理解、溝通的空間。
然後,相視一笑的釋然和了然裡,手牽著手,踏穩步,走向未來。
more |
|
|
|
|
|
|
|  |
原來,婚姻可以不靠忍耐來維持——情緒取向伴侶治療的挑戰與承諾 |  |
|
從依附理論的角度來看,在不安或受到威脅時,跟伴侶的親近依賴、希望被保護支持、相信自己在對方心中是重要有價值的,以及求助時不會被拒絕和遺棄,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18年2月號第482期 |  |
|
「愛情的真相」
愛情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在對方身上的反映
什麼是愛情裡最難?
愛與被愛,如何平衡?
無性愛,也是愛情?
這期一一與你探討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18年1月號第481期 |  |
|
失敗並不可怕,不去嘗試開始,才可惜
再遠大的理想,沒有開始的第一步,也是空談
人生不盡然照著原來的規劃在走,但美好和奇蹟
往往現身在每一個開始之後
more |
|
|
|
|
|
|
|  |
結婚前,結婚後:成長與改變 |  |
|
婚姻問題是性格問題,而性格與早年成長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婚姻是成長的機會,是人要離開父母與配偶結為一體,長成真正獨立自主的男人與女人。
more |
|
|
|
|
|
|
|  |
新關係花園 |  |
|
本書是1996年出版之《關係花園》(The Relationship Garden)的2013年全新修訂版。將原是根據作者教學時所做的筆記,或回應課程中發生的特殊議題,改以主題式編排,根據關係的脈絡、發展階段、循環週期,以及與愛、性、家庭等相關層面,或做刪修,或加補充,讓讀者能更條理分明地了解親密關係的真諦。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17年12月號第480期 |  |
|
篩選2017年臺灣發生的重要事件,
從個別事件探討背後的社會議題,
奮力於漩渦裏尋找方向。
more |
|
|
|
|
|
|
|  |
敘事治療套書(三冊合購) |  |
|
啟發孩子想像力,讓他們成為人生的主人翁。
本套書讓所有關注孩子成長的專業工作者、志工、家長,學會如何用問題和遊戲引導孩子面對人生的難題。
more |
|
|
|
|
|
|
|  |
發現探索力─多元探索課程×活動應用實務 |  |
|
探索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直譯有冒險、挑戰意義,鼓勵人們挑戰習慣的舒適圈,來學習新的事物及經歷一段奇特的旅程。學習的本身,便是走入未知世界的探索活動,結合了個人經驗和智慧的成長,以促成自我發現以及知識的建立。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17年10月號第478期 |  |
|
心的遠、近,除了一種隱隱約約的主觀感覺,要怎麼丈量?
現今社會中,是什麼主導了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
more |
|
|
|
|
|
|
|  |
自然就該這樣玩:深度自然體驗 |  |
|
深層的遊戲不僅能夠增進感官覺察,也能幫助我們全然投入當下、保持警醒並且活力充沛。玩耍既有趣又有益,能讓身心都處於顛峰狀態。老師也可將遊戲納入課堂設計,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機會,帶來更長久的記憶與更深的啟發
more |
|
|
|
|
|
|
|  |
午夜冥思:家族治療大師華特克回憶錄 |  |
|
《熱鍋上的家庭》一書中的老華醫師,其坦率幽默、大膽創新、魅力獨具的形象早已深植人心。此書收錄他執業五十年從未發表的文章,談論家庭(包括他自己的家庭和成長歷程),以及形塑家族治療領域和精神治療的事件。
more |
|
|
|
|
|
|
|  |
用心去活: 生命的十五堂必修課 |  |
|
這就是我想要的生命嗎?
我們每個人到了生命的某個時刻總會這樣問自己。真正的悲哀不在乎生命短暫,而在於我們總是到最後才看見真正在乎的是什麼。這是本改變生命的書,兩位生死學大師引導我們學習生命的功課,使我們能夠在人生的每一刻都過著豐盛的生活,展現生命存在的偉大性。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17年5月號第473期 |  |
|
相對於順從、合群、一致,有著對抗、顛覆、去從眾性等特質的反骨、叛逆,總是讓家庭、學校、社會,感到為難、痛苦和不安。
反叛和反骨,或許刺目刺耳,卻不盡然是負面,很多時候,卻是關係與社會改革、進步的動能……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17年9月號第477期 |  |
|
現實生活裡,基於關心、好奇、分辨是非、消弭衝突,人們經常在追真相。只是,真相存在嗎?人們常講「證據會說話」,然而,在「後真相」時代,敘述的軟性力量...
more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