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婚姻問題是性格問題,而性格與早年成長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婚姻是成長的機會,是人要離開父母與配偶結為一體,長成真正獨立自主的男人與女人。
要結婚的每個人都帶了一個「家」的標準進入婚姻生活,他們不知道還有無數的家庭在過不一樣的生活,好像世界上只有我那個原生的家才是真正的標準。
任兆璋修女1975年成立華明心理輔導中心,「夫婦懇談週末營」和「新婚之路」等活動開創了家庭輔導的先河,而婚姻輔導團體,讓夫妻在團體中學習接納自己的限度與弱點,化解早年的傷害感受,肯定自我價值,才有力量接納、尊重雙方背景帶來的無能與無奈,進而達到無論患難貧病都能支援對方境遇,而享受美滿的婚姻。
本書累積任修女四十多年婚姻諮商的智慧與精華,是婚前男女必讀的健心書、婚後夫妻的強心書,更是待婚兒女之父母的安心書。
作者簡介
任兆璋修女(1923-2006)祖籍江蘇宜興,生於北京,長於上海。幼年喪母、旋又喪父,與其弟幸得繼母撫養成人。入上海震旦大學專攻經濟,在學期間接觸天主並得其精義,於1944年領洗入教。旋即認識新到達上海的社會服務修女會,為修會神恩深深吸引而加入,矢志獻身天主。
任修女初入修會階段,共產黨已驅逐外籍傳教士,軟禁本國神職人員;欲完成修道意願必須另覓他途。經過漫長八年艱辛地輾轉逃難、偷渡至香港、等待簽證,終於在1959年到達美國加州社會服務修女會總會之初學院,得以正式接受初學培育。於1961年發初願,以「我生活、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為座右銘,奉行不輟。
1965年奉派至台灣,在板橋中華聖母診療所開始了當時甚少人知的醫療社會工作,並從事本堂牧靈服務。1967年回洛杉磯總會,並於5月14日聖神降臨節誓發終身聖願。返台後於1968年在耕莘醫院開創社會服務部,並於1973年與同會姊妹沈承昭修女引進及推展「自然調節生育法」,推廣「美滿家庭運動」至全台灣各教區。
任修女於天命之年回洛杉磯重返校園,1974年完成婚姻諮商碩士學位,返台繼續從事原有之本堂工作。於1975年協助創辦「聖母聖心會華明心理輔導中心」,推展「夫婦懇談會週末營」;並與台灣女修會會長聯合會合作,帶領中年、少壯、老年修女之身心靈整合「進修月」。再於1993年協助設立「聖母聖心會懷仁全人發展中心」,擴展服務。1994年協助開創社會服務修女會菲律賓之會院及工作。
2002年自懷仁全人發展中心退休後,將其過去演講之精髓整理出版了五本書及錄音帶《共修此生》(光啟,1997)、《孩子的心,我懂》(張老師文化,2000)、《愛的學習》(嘉豐,2001)、《結婚前,結婚後》(張老師文化,2002)、《任修女的親子學堂》(張老師文化,2006),讓更多人受益。
任修女在台灣開創的工作――
․1964年 Medical Social Work中華聖母診療所社會工作
․1968年 耕莘醫院社會服務部
․1974年 引進及推展NFP(自然調節生育法),成立台北教區美滿家庭服務中心
․1975年 協助創辦華明心理輔導中心
․1993年 協助設立懷仁全人發展中心
․1994年 協助開創社會服務修女會菲律賓會院及工作
․2002年 自懷仁全人發展中心退休,仍繼續個別諮商、婚姻與家庭輔導,及帶領成 長團體。
誠摯推薦
任修女從不虛偽的「真」,曾讓我又愛又恨,又懼又敬!當她如照妖鏡般直指問題核心,令人無所遁形,但她那滿懷慈愛的瞭解與接納,在一次又一次或激動、或溫暖、或憐愛、或保護的擁抱中,流露無遺。
――歐陽吉章&楊梅玉(美國洛杉磯家庭美滿協會創辦人)
……她對婚姻與家庭的態度,對婚姻與家庭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對問題的處理,充滿了智慧。……我毫無保留的把這本書介紹給讀者。
――簡春安(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
(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目錄
〈推薦序〉改變生命航向的舵手 歐陽吉章、楊梅玉
〈推薦序〉不容錯過的好書 簡春安
〈作者序〉當白雪公主遇到白馬王子 任兆璋
- 結婚前:眺望紅毯的那一端
你們交往多久了?
準備自己,瞭解對方
結婚的理由
可以陽剛,也可以溫柔
如何選擇另一半?
來自父母婚姻的影響
婚姻到底是什麼
男女大不同
情緒感受與婚姻
每個人的內在天秤
正確的婚姻觀
從出生順序看婚姻
檢視你的金錢價值觀
依賴與共生
先做一個獨立成熟的人
同理心的溝通
肯定自我價值
家庭中的人際關係
如何和權威建立新關係?
要生活在現時現地
婚姻問題是性格問題
關於性的一些觀念
婚前四種特殊問題
- 結婚後:經營愛與成長的舞台
婚姻是四個人的互動
愛恨衝突
從內在衝突到自我實現
互相瞭解而非要求對方改變
人的四種基本心態
愛是一種決定
把握成長的機會
學習雙向溝通
外遇是危機也是轉機
化解婆媳緊張關係
個性取向決定你對配偶的期望
人格發展與婚姻生活
〈性格與婚姻〉嬰兒期:奠定性格成熟的基礎
〈性格與婚姻〉幼兒期:發展承擔責任的勇氣
〈性格與婚姻〉遊樂期:在遊戲中滿足需要
〈性格與婚姻〉學齡期:培養勤奮、合作的習慣
〈性格與婚姻〉青少年期:感受他人的世界
〈性格與婚姻〉青年期:建立親密關係
〈性格與婚姻〉成年期:與自己、環境合宜共處
〈性格與婚姻〉成熟期:繼續成長的整合期
作者序
當白雪公主遇到白馬王子 任兆璋
自從一九七五年開始「華明心理輔導中心」之後,又在一九九三年創辦「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至今,我們的重點都放在預防勝過治療上,所以我們很早就開始了團體與個別的婚前輔導,直到目前仍在進行中。婚姻問題是性格問題,性格與早年的成長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婚前選擇配偶時,對自己與對方背景的認識,十分重要。這裡所談的背景是指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所講的男女雙方是否已經自嬰兒期、幼兒期、學前期、學齡期的依賴而成長到青春期與成人期的自我肯定,情理整合,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可以負責自己及另一個個體的福祉,而遵守終生相守的承諾。過去,國人在為子女擇偶時,也注意到背景的門當戶對,但著重的是雙方家長的社會地位、家庭的貧富、二人的學識與相貌,很少注意到性格的成長。現在,年輕人自由戀愛,花前月下尋歡作樂,更不會想到性格與成長背景。在我們輔導經驗中,年輕人在戀愛中正如《回歸內在》的作者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所說的:「雙方是兩個成年而未長大的孩子,兩個受傷的內在小孩都在伴侶身上看到了他或她的原始父母,因而都在另一半身上投注了超量的力量和尊敬,希望得到童年從未得到卻仍然渴望的父母照顧。婚後不久,他們就開始彼此提出要求,例如:被溺愛長大的長子、長孫丈夫會要對方經常以其為中心,甚至與自己的子女爭娘(老婆娘);代替父親負全家責任的長子會要求配偶與他一起做全家的奴隸!要妻子長嫂如母,無法從原始家庭中分化出來,沒有兩人個別的婚姻生活;掌上明珠的長女太太會要先生如戀愛時那樣花前月下、浪漫度日;被愛不夠的小ㄚ頭太太因童年的欠缺,會不斷的要求擁抱、撫摸,配偶不勝其煩,無力擁抱巨嬰。有些時候,我們看到如薩提爾(Virginia Satir)所說的:兩個自我價值很低的男女,在戀愛中都保衛性的表現得很堅強,雙方都認為對方能補足自己的卑微,照管自己。當時雙方都感覺到對方在重視自己,覺得擁有對方,自己就圓滿了,雙方都沒有顯露自己的弱與個人的有限度!薩提爾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這樣的婚姻,只能維持到婚姻中出現的問題兩人皆無能解決時。這也就是:二個小孩結了婚,二人都無法負起成人的責任。以上固然是專家與輔導人員見到的特例,可是,事實上,一般人選擇配偶,進入婚姻大都是對自己及對方認識不夠,沒有恰當的選擇標準,或在交往中雖感覺不對,也不知問題在哪裡,更不知如何表達,也就糊里糊塗的進入了婚姻,在婚姻路上前仆後繼,而孩子在父母關係欠佳的情況下,更無法健康成長。再者:人們對情緒感受沒有瞭解與認識,情緒感受是過去背景的積極或消極反應,與現實無關。但一般人因為沒有這方面的常識,把情緒感受看成事實,夫婦在婚姻中常糾纏不清,把童年的傷害重演在與配偶的婚姻關係中,把配偶視為曾經傷害過他的父母來報復,無法現時現地與配偶親密相處。孩子在童年時一無所能,全得仰賴父母,把父母視作「神」,「神」在水深火熱中,孩子不但得不到被視為「神」的父母之照顧,還要擔心他們相互傷害,害怕他們離異而沒有安全感,以致孩子在家庭中忙於平衡父母的關係,而缺乏人與人的關係,只能向外結交幫派,影響社會治安。自一九七五年我們就開始舉辦了婚姻輔導團體,讓夫婦瞭解婚姻不是白雪公主遇到白馬王子,只要相愛,就可幸福一生了。婚姻也不是交易,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婚姻也不是商場上的競爭,兩性較量誰強誰弱。婚姻是成長的機會,是人要離開父母與配偶結為一體;長成真正獨立自主的男人與女人,培養可以互信、互諒、互助、接納、關愛、珍惜的關係。這是需要雙方花時間精力去經營培養的關係。在婚前要盡量認清自己與對方背景中帶來的優點與弱點;婚後要繼續瞭解自己與對方的習慣與傾向,學習溝通與相互扶持。在成長團體中,夫婦學習接納自己的限度與弱點,化解早年的傷害感受,肯定自我價值,才有力量接納、尊重雙方背景帶來的無能無奈,進而達到無論患難貧病都能支援對方的境遇,而享受美滿的婚姻。這樣的親密和諧關係,是需要長期的學習才能達成。有時,夫婦只有一方來參加這樣的團體,家庭中只要有一人開始成長、改變,就會帶動全家成長,提升婚姻生活的品質與內涵!可是,一人努力當然會比較困難與緩慢。社會的安定,完全仰賴幸福美滿的家庭,我們有鑒於此,特將多年來婚前準備與婚姻輔導的錄音,整理成文字以供社會大眾參考,俾能建立美滿的家庭。謝謝張老師出版社願為我們出書,造福人群,亦謝謝把錄音帶整理成文字的義工們,朱雨婕、黃秀麗在百忙之中撥空聽寫以及羅慧茹不遺餘力的編輯初稿,願上天祝福大家!
二○○一年九月一日
商品留言
目前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