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受人愛戴的日野原重明醫生、也是聖路加國際醫院的榮譽院長,從古往今來的名人軼事當中,挖掘出「幸福的偶然」,也就是「發現意外事物的能力」。
善於挖掘,與其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如說是一種藉由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努力培養而成的體質。日野原先生要我們不要感嘆大環境有多麼艱困,而要看透時代洪流,忍耐,果敢地去挑戰……別忘了這樣的人生理想。
本書中,日野原先生介紹了許多發生在科學家,很多是諾貝爾獎得主(甚至是諾貝爾本人)的故事。一些看來稀鬆平常的小事,若沒有人重視它們,那麼它們便毫無價值;反言之,若是我們能發現它們的珍貴,它們就能成為「幸福的偶然」。
當然,日野原先生也在書中提及發生在自己九十幾年生涯中的「偶然」,像是與病魔對抗的過程、與人生導師相遇的經過、到聖路加醫院服務的機緣等;以及曾經親身經歷「YODO號劫機事件」。當時,日野原先生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句話是奧斯勒博士所說的「常保寧靜之心」(Aequanimitas)以及新約聖經中福音書4:35-41「平靜風暴」;日野原先生在長達四天的劫機事件當中十分冷靜,甚至因為想到「對了,在這種極度緊張的情況下,不知道自己的脈搏會有什麼改變?」而測起自己的脈搏。在58歲經歷那次劫機事件後,日野原先生的人生觀有了徹底的改變,「無常隨時會來」的想法使他從追求名利的醫師,成為懂得站在患者立場思考的改革者。
日野原先生在本書最後表示,他認為人生是由無限連續的幸福偶然,也就是serendipity所組成。日野原先生在今(二○○七)年十月四日邁向九十七歲,相信無論何時,日野原先生都會如他所說,「一面期待與幸福的偶然相遇,一面創造新的人生軌跡」吧。
日野原重明
現年97歲,為日本最具權威的健檢大師。他曾任國際內科學會會長、國際健診學會會長,現任聖路加國際病院理事長兼名譽院長、聖路加護理大學理事長兼名譽校長,及日本總合健診醫學會會長等,不僅為日本天皇的家族御醫,更在國際間享有崇高聲譽。
日野原先生早年即強調預防醫學的重要,提倡「病患參與治療」的觀念,並提出「生活習慣病」的概念和新名詞。二○○○年,透過他成立的「新老人會」,大力主張「慢性病應更名為生活習慣病」;他認為現代很多慢性疾病並非從外感染,而是來自本身不自覺的不良生活習慣所導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需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在他積極推動下,促使日本立法通過全國性的健康管理政策—健康日本21。
日野原先生不僅對預防醫學貢獻卓著,更將其對人生與健康的體驗書寫成冊;二○○一年十二月出版《生命的禮物》一書(中文譯本由美兆文化叢書出版),創下了日本銷售量超過一百二十萬冊的紀錄。日野原先生以九十高齡的豐富閱歷,談人生、說哲理,以積極態度肯定生命價值,他的書感動了千萬讀者,因而於二○○五年榮獲日本天皇肯定,授與最高文化榮譽—文化勳章,成為日本百年來第一位榮獲此勳章的醫師。
賴庭筠
政大日文系畢業,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其他的,都寫在網誌裡了。www.wretch.cc/blog/hanayu
Ⅰ發現鑽石原礦的能力
“偶然”俯拾即是
也許大家從未發現那就是鑽石原礦
諾貝爾正是發現美好事物的專家
為什麼日本醫生如此優秀卻拿不到諾貝爾獎呢?
鼻水與眼淚是發現盤尼西林的重大功臣
被埋沒三十五年的孟德爾遺傳法則
成為大圓的弧形吧
因創新.挑戰而失敗的失敗不算失敗
讓我們以諾貝爾獎為目標吧
Ⅱ鍛鍊直覺的方法
在車上小憩的聯想遊戲
電影《美國情緣》為何不賣座呢?
偶然挖出來的「世紀大發現」
牛頓的幸運與伽利略的悲劇
千金難買的“不整理”整理術
趴著睡真好睡──反常識健康法
在美國考張駕照吧
《錫蘭三王子》
Ⅲ幸福的泉源就在您身旁
「松平健森巴」也是偶然的證明
與病魔對抗時的大發現
與人生導師幸運地不期而遇
做不到.不期待的勝利
鋼琴家?小說家?
絕望的日落與充滿希望的早晨──欲速則不達
第一個患者:十六歲少女之恩
Ⅳ化偶然為轉機
幸福偶然發掘者的搖籃
第一次真的聽到心跳聲
前往聖路加的機緣
以今日的不幸記憶創造後世的幸福
崎嶇的美國留學之路
「老人大國──日本」領導世界的絕佳機會
改革“白色巨塔”的決心
YODO號劫機事件的衝擊
五十八歲.我改變了生活方式
偶然中暗藏必然的幸福 文╱曹純鏗
我與日野原先生十分投緣,在健康檢查的領域他給我許多啟發與鼓勵,同時對美兆的健檢制度多所肯定,將整套系統引進他任職的日本聖路加國際醫院,乃至後來在台成立的新老人會,也是委由美兆辦理。我在許多場合與日野原先生交流和親身領會其動人的演說,深深受其悲天憫人、達觀灑脫的個性所吸引。
日野原先生著作已經出版三百多本,且依然活力充沛,筆耕不輟,令人敬佩不已,你從本書中他自述:「 每天只睡五小時,起床第一個念頭是『今天也很有精神!』後奮力起身。」數十年的規律如一日,可以看出他對規律作息的好習慣的堅持。
日野原先生很會講故事也很會創造新觀念,本書書名就是個例子:「我認為人生是由無限連續的幸福偶然,也就是serendipity所組成」,這句話出自年紀近百,經歷大戰、疾病、劫機及傾聽超過四千多位病患傾訴,參透人生的日野原先生,特別引人深思。他細數歷史上各個發現新原理、新事物的名人,分析他們當初如何因為「偶然」而突破歷史的窠臼,改寫人類的文明史。
偶然中有其必然。人生的許多看似偶發的事件,卻因為每個人面對的態度不一樣而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們從日野原先生在「偶然」上再加上「幸福」,可以看出他對人生旅途中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偶然,皆以積極正面且充滿感恩的心去面對,於是許多在外人眼?看起來的意外或苦難,他卻能從中看到光明、積極的一面,而歡喜接受。在日野原的信念?,「偶然」是「挖掘幸福」的觸媒,所以他大半輩子能幸福順遂也是必然。
年幼時的家貧與母病,他不當成是磨難,反認為是讓他立志從醫的第一個「幸福的偶然」;年輕時腎臟炎無法運動,他認為是靜下心認識音樂的另一個幸福的偶然;第一位在他面前過世的十六歲女病患的幾句話語,對他的衝擊甚深,也被他視為如恩師般地感謝。
他的音樂素養已是樂團指揮的級別,而文中巧妙將音樂中的「漸弱」與「漸強」用來詮釋面對事情的心態及結果,是我第一次聽到的創見,十分有意思。他對病人的照顧,不是職業所需,而是發自內心對人的細心與尊重,他在自序一開頭即解釋道:我之所以會開始思考「偶然」(serendipity),是因為我發現像我這樣的臨床醫師,某些重大的新發現通常都隱藏在患者平常說的隻字片語當中。若是我們能仔細傾聽患者在面對醫師問診時,不經意說出口的一字一句,很多時候我們就能「聽到」一些重要症狀及所見。
另外,他一生堅持即使週日上教堂或外出前,一定先去探視自己的病患,在在表現對病患的「感同身受」,對比現在醫生普遍問診時間短,不太理會病人的詢問的現象,更加令人佩服其不凡的醫德。
我很喜歡日野原先生引述英國宗教詩人羅伯特.白朗寧(Robert Browning)寫的《阿布特.沃格勒》(Abt Vogler)的這段話:我們要有遠大的願景,在天空畫一個大圓吧。也許,你窮極一生都無法畫出那個大圓,但你一定能畫出大圓中的一段弧形。圓小,我們自己一個人就能畫得出來,但那永遠只是一個小圓。圓大,只要後繼有人,將來它就是個令所有人讚嘆的大圓。這段話鼓勵人要勇於追求夢想及與他人共同圓夢的胸懷。
行筆至此,正逢全球金融風暴,大家生活變得艱辛,我想日野原先生在本書末的這段話,可以提供大家度過難關的參考:努力愛自己的家人及重要的人,隨時讓自己懷有開創新事物的活力,最後,不要感嘆大環境有多麼艱困,而要看透時代洪流,忍耐,果敢地去挑戰……別忘了這樣的人生理想。幸福的人生不是建立在偶然之上,而端看我們如何活用這些偶然。
(本文作者為「美兆集團」總裁。美兆集團:www.mjlife.com)
我們一定得活到一百歲以上! 文∕賴其萬
日野原重明先生是日本國內外知名的內科醫師,他不只在他專精的內科,尤其是心臟科,學有專長以外,他數十年來用心良苦地介紹影響美國醫學教育至鉅的奧斯勒醫師(Dr. William Osler)給日本醫界,在日本引起許多迴響。他本人非常重視臨床醫學教育,並以留學美國的心得,對日本的醫學教育不時提出錚言。他很早就倡導醫生對病人應該有關懷體貼的態度以及「利他主義」 (altruism) 的精神。他常在其著作、演講中,比較在日本與在美國所看到的醫生對病人的態度,強調詳細做身體檢查以及用心醫病溝通的重要性,以規勸年輕的日本醫生與醫學生好好改進。尤其令我深有感觸的是,台灣的西方醫學是由日本引進,因此我們也承襲了許多與日本相同的問題,而他挺身指出一些日本醫療環境積習已久的問題,譬如「看診時間短」、「醫療人員不花時間對病人或家屬解釋病情」、「濫開不必要的藥與檢查」等等,也正是現今台灣醫療上的問題。因此日野原醫師所說的許多道理在台灣都非常適用。
日野原醫師的父親早年留學美國,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牧師,所以他從小就接受基督教的教誨以及打下良好的英文基礎,除了醫學與自然科學以外,也博覽群書,對文學、音樂、藝術都有深廣的涉獵。著作方面,除了醫學的專業書籍以外,在大眾醫學教育領域也出版了許多保健書籍。最近二十年來,他更以本身的成功例子,對老人的身心健康現身說法,並介紹各種正確的生活方式。今年六月在日本醫學教育學會年會中,我有幸聆聽他的演講,親眼看到這位現年九十七歲的老醫生在台上生龍活虎地走來走去,幽默風趣地暢談將近一個鐘頭的老人養生之道,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這本書是以serendipity(字典上常被譯為「意外收穫」)為主題,他引經據典地用許多歷史故事來說明為什麼有人會有這種「意外收穫」,同時他也十分有心地詳細道出這個不常用的英文字的典故。說實話,「錫蘭三王子」的故事我還是第一次聽過,但經過他這般傳神的闡釋,使我對這個深奧的字留下更深的印象。
這本書最主要是要傳達他的理念,「serendipity是種『幸福的偶然』,而只有『善於挖掘」的人才有這種機會。」他在書中也與讀者分享自己不尋常的「量」與「質」的生活經驗,包括許多人生大方向的抉擇,呼籲讀者如何好好過個豐富的人生。他的幾句話──
人生,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我們並沒有多餘的時間抱怨自己不幸或運氣差。看一個人如何面對事實、化解難題,就可以了解他的生存價值。以我為例,在遇到意外狀況時,大多時候我都能樂在其中……
在散步或與人談話的途中,我的腦海裡經常浮現解決問題的線索,我想那絕不是偶然。因為我全身上下充滿了接收器,為接收奇蹟訊號而隨時待命……
實在道盡了他對「人生」與「偶然」的看法。
兩年前,我有機會為他與一位文學院教授仁木久惠所編輯的奧斯勒醫師演講與論文稿中譯本《生活之道》(A way of life:and Other Addresses, with Commentary & Annotations)寫過導讀,幾個月前也為最近出版的《日野原重明回憶錄》的中譯本寫序,也在台北與東京各聽過一次他的演講,所以覺得與他很有緣分。當我看到本書末了的一段話,尤其令我心有戚戚焉,因為這正是今天關心台灣醫學教育的學者們正在謹慎思考的重要議題。謹利用日野原醫師的這段話來結束本文:
我還有許多夢想。首先,我目前正在做的是改善日本醫學教育。目前,日本醫科大學的學制是開放高中畢業生報考,修讀六年後畢業。我希望可以改革這教育制度,改成開放高中畢業後,讀完四年制文科或理科大學的人報考,而醫科專門課程也是四年制。這個理想說不定還要花好幾年才會實現,也就是說,我一定得活到一百歲以上才行。
(本文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商品留言
目前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