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上天沒辦法照顧每個人,於是創造了母親;上天也沒辦法傾聽每個人的苦難,於是創造了「張老師」。全台灣十一個「張老師」中心,將近一千位義務「張老師」,每天透過一九八○輔導專線承擔求助者的心情故事,從一九六九年到二○一八年,四十九年來滋潤枯乾的靈魂,撫慰受挫的心,無數動人的故事、辛酸的眼淚滴落在電話間裡。這些故事值得被聽見,「張老師」們的陪伴、支持、傾聽需要讓更多人知道。
我們透過「張手寫愛—張老師教我的事」徵文比賽,向大眾徵求在「張老師」受助、求助以及助人的故事,三個月裡收到近一百篇徵文,從中挑選出四十三篇入選作品,另外邀請曾協助「張老師」的七位社會賢達撰文,分享他們與「張老師」的心情點滴,集結成本書。四十九年來,台灣社會歷經許多轉折,由威權邁向民主,從農業走向工業,人心在轉變中動盪,但「張老師」一直都在,教我們的是:這個世界有愛,台灣社會有情,一九八○專線裡有美。
主編者簡介
台中「張老師」中心服務中部地區青少年及民眾,一路走來深耕致力於青少年及弱勢家庭服務工作和「1980依舊幫您」輔導專線。透過專業的訓練,培育出一群無私有愛、服務社會的義務「張老師」夥伴,共同關懷需要幫助的心,握緊每一隻伸出的手,陪伴他們一同走過生命的低谷,協助提升面對生命困境的勇氣。
◎把心事跟「張老師」說安全嗎?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對於尋求協助民眾的談話內容將完全保密,並且不會主動與求助的當事人或是第三人接觸,除非談話內容觸及人身安全或其他例外情況。因此只要您願意,您可以放心將「心內話」告訴「張老師」,「張老師」願意陪伴您,也願意提供任何您需要的協助。
◎免費輔導
由通過200小時專業訓練之義務「張老師」提供服務。
*服務方式:
1、電話談話:拿起電話直撥輔導專線1980(依舊幫您)。
2、當面晤談:與「張老師」進行面對面晤談。
可撥打1980或行政電話:04-22033050進行預約。
3、函件輔導:以書信往返方式提供所需之協助。
郵寄地址:404臺中市北區進化北路369號7樓
e-mail: tcchang@1980.org.tw
推薦序一
默默守護的點燈人
葛永光
「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救國團主任
「張老師」不只是救國團公益事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也是台灣社會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它不僅是救國團的驕傲,更是台灣社會許多善心捐款人,及成千上萬的專業和義務「張老師」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共同建構出的台灣社會的集體驕傲。他們付出的善心、耐心、傾聽、支持、關懷,幫助了許多迫切需要被幫助的人,他們是台灣社會的無名英雄。
過去一年多,我走訪過每個縣市的分事務所及中心,也參與過許多「張老師」的活動。聽到了「張老師」許多感人故事,這些故事都需要被廣泛地傳述出去。一方面, 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社會有這麼多面臨人生困境的人需要救助;另一方面,讓社會大眾知道,台灣有這麼多默默付出和奉獻的人。他們是台灣社會穩定的基礎。
我曾擔任監察委員,為人民伸張公義,希望協助社會上每個人都能得到公平與公正的待遇,以及平等的資源分配,不因種族、膚色、社經地位、職業等而有偏差。而「張老師」彷彿就是心理層面的守護者,守護每一個人的心靈缺口,並在他們疲憊不已的內心深處點上一盞小燈,為其照亮並溫暖心房,使其破痛得到修補及重生。但他們低調、鮮少人知,只有真正與其接觸之人才懂得他們的善與美。
從去年開始,我在救國團團慶十月三十一日前一個週末,推動辦理「全國義工公益日」。一方面,藉著在同一天連線全國各縣市辦理義工公益活動,推動「人人做公益,時時做公益」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在表彰救國團義工的付出與貢獻。同樣地,透過本書的出版,一方面,讓社會大眾知道「張老師」的貢獻及他們的感人故事;另一方面,也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台灣還有許多需要被幫助的苦難人士,盼望更多人加入「張老師」公益的行列。
「張老師」成立時是為青少年服務,隨著社會變遷,我們服務的對象已擴大到一般民眾。「張老師」基金會在台灣即將邁向五十年,透過一九八○輔導專線,協助許多民眾走過人生旅程中遭遇到的難解的失落及重大挫折。每年服務超過八萬人,國定假日也沒有休息,一心繫念都是需要的民眾,這種精神著實令人敬佩,彷彿一群在大家迷茫的人生路上默默為大家指引、照亮的點燈人。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還有好多感人肺腑的人生故事,正一幕幕上演。
推薦序二
創造幸福、感動生活的「張老師」們
張麗莉
台中「張老師」中心主任委員╱龍寶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老師」,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接觸「張老師」至接任台中中心主任委員迄今也將屆滿十年,在這些年裡我看到一群默默付出卻不求回報的義張夥伴們,他們全心付出,僅只是想換得求助者的一個微笑,並陪伴、支持尋求他們從心底長出力量,開啟另一種嶄新的人生。每當聽到這些分享,都讓我心裡激起一種極大的震撼和說不出的感動。
從這些收錄文章中,可以看出每一個人在遇到令人難以承受的事件時,即便事件都已過往,傷痕也隨著時間結痂,但當某個事件又觸動記憶的漣漪,痂皮將會脫落,甚至足以勾起內心的波濤洶湧,難以平復。也許,我們從未走出驚悚惶恐的那刻。只是我們都太習慣用眼睛去看,並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但心靈的破碎及缺口,彷彿一場不斷輪迴的夢魘,在夜深人靜湧上心頭……
而,「張老師」一直在做的就是這些無法向外人道、也沒有立即可展現的成果。畢竟,心靈的傷,需要時間來平撫、陪伴,也需要時間無條件的支持與關懷。
透過這本書,感謝一路以來實質支持「張老師」的贊助單位及全年無休、默默付出的義張們共同用愛堆疊,才能讓我們全心全意幫助及服務更多需要的人,並讓更多人知道「張老師」的存在價值。當有一天,心靈受傷了,不知該找誰訴說的時候,會想起「張老師」,讓它成為你們最強大的後盾。
這本書,獻給你們!
內文試閱(節錄)
雨季
文╱王浩翔
雨落著,寒涼的風逼走一些暑氣,卻也讓四周清冷了起來。成片烏雲伏踞在城市上方,街道兩旁的大廈迫壓著底下竄行的人群。
我打開傘,把世界隔在黑色圓圈之外。儘管如此,內心還是受了潮,泛起霉花一片一片,令人感到疲憊與不適。不知為何,我很想打電話給一個人,不認識的最好,就是想聽聽話筒那端的聲音,也很想把鬱積胸內的水氣排遣出去,然後抓著對方用聲音做出的小艇,划出這個憂傷滿溢的世界。
租賃處裡只有簡單的家具,排放有序,卻已布上些許塵埃,角落還結起一張張蛛網。我從這方狹隘的水泥空間,打給了「張老師」。想像訊息如瓶中信那樣,漂到一個人手裡,願意幫我打開令人窒息的蓋子,聽聽快要沉至深底的聲音。
對方的聲音從話筒那端傳來,火柴般劃亮室內的黑暗。
我說我很茫然,人生好像什麼都有了,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
我告訴他,我考上了公職,一個人人稱羨的工作,但我很想離職,覺得這份工作不是我想要的,然而又似乎不應該就此離去,畢竟,我已經三十好幾,離職後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可是離職的念頭仍舊徘徊不去,繼續待在公職的日子則讓生活失卻了動力。我的聲音越說越微弱,臉頰還有些熱了起來。
這樣的煩惱算是煩惱嗎?是不是有點庸人自擾?我還跟他說了許多難以啟齒的事,像是:在辦公室裡,我會工作到一半跑到廁所裡哭,然後再掛上笑容回到座位、和同事若無其事地聊天;雨季來臨時的那幾天,我會先在整齊穿戴好的身體裡,把過潮的情緒都排出去,才慢慢轉開門把出去上班。後來這樣的情況愈來愈多,眼睛常常鋪上薄薄的一層霧水,眨一眨就淚流滿面。
說完話後,我感到無比羞赧。跟社會上許多人比起來,我實在幸運多了,怎麼會把自己搞成這副德性?實在是十足的草莓吧?我腦中不斷有一些訕笑的言語出現,但我試著不去理會。我聚精會神地聽著話筒那端的聲音。
他沒有任何評論。他說,和感冒一樣,人的內心也會生病,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有話就要說出來,而他,會在話筒的一端靜靜聽我說。
我們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沒有想到,內心竟然蓄積了那麼多的煩悶,也有許多生活上碰撞出的小傷,雖然輕微卻不容易癒合:辦公室裡精神失常的同事、頤指氣使的約雇人員、街道上令人感到無比壓迫的廣廈、流經身旁人群的漠然神情、圖書館裡朝我大吼大罵情緒失控的人、隔壁房裡突如其來的爭吵、社會對性別少數族群的不友善、電視上各種負面的新聞……
他耐心地聽完我說的一切。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在到達預定的目標之後,我所認知的世界卻開始崩解。我好像做了一場白工、被什麼人開了一個玩笑。
我飄浮著,無所定向。
你要不要說說你喜歡什麼,他說。
我喜歡和人接觸,也喜歡聽別人說話,我說。準備國考期間,我讀了很多心理學的書,覺得助人工作似乎很有意義。心理學老師講了很多故事,每個生命篇章都相當吸引人。我也很樂於傾聽,身邊的朋友會找我講他們的心事,而我也能夠陪伴他們,和他們一起度過生活裡的煩憂。我喜歡看到他們破涕為笑的樣子,還喜歡體內裝著笑聲的自己。
你要不要試試看呢?去試試內心裡想做的事,我相信你很適合當一名助人者,他說。我們又講了一會兒,直到時間結束才掛掉電話。
外頭的壞天氣,一小片一小片地安靜了下來。
我坐在床沿,深深吸了一口氣。
是時候該有些改變了。
那年,「張老師」教會了我如何在困境裡找回自己、重新認識自己。
我試著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試著把鬱積在體內的憂愁緩緩釋出;我試著和自己的不完美以及恐懼共存,也試著接受自己的缺點與軟弱;我試著和身旁的長輩與朋友溝通,試著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小島北方多雨、往往連日陰寒,稍有不慎,還真容易染上病來。
只是,現在的我,免疫力似乎提高了許多。
人生,會在一個個小變化裡,漸漸改頭換貌。
幾個月後,我接受了一個工作機會的邀請,同時也參加了計畫已久的寫作班。我試著把一些想法寫下來,讓文字映照出我最真實的想法,而這並不容易。尤其是必須承認失敗、卸去偽裝,和醜陋的自我坦誠相見。
微禿的髮際、圓大的臉、肥碩的肚腩,以及粗矮的腿。
擅於觀察表情、喜歡聽人說故事、願意溫暖陪伴。
這些都組成了我:好的我,或是不好的我;現在的我,以及未來的我。
後來,實在太想為這個世界以及自己做點什麼,便參加了臺灣同志諮詢熱線的接線義工培訓課程。熱線的性質一如「張老師」,只是陪伴的對象多為性別少數族群。
培訓的過程裡,我有了不少的成長,也學到了如場面構成、同理心、澄清、具體化、情緒辨識、自我揭露等技巧,不僅在每次的課程與練習裡,對自己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有更多能力去幫助他人。
幸好,那晚我打給了「張老師」。
在人生最在徬徨與困惑的時候,成了我最溫暖的傾聽與陪伴者,也因為「張老師」的協助,讓我能從幽闇的低谷走出,等待天氣轉晴、變暖,看著陰沉的天際逐漸漆上光彩。
同時,我也期許自己能成為話筒彼端的那個聲音,堅毅而溫暖、遙遠卻親切。
在有人需要的時候,聽聽他的憂緒,一起靜候雲雨散去。
之後,離光就不遠了。(「張手寫愛」徵文比賽第一名)
商品留言
目前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