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身心活力與頭腦敏銳,已經成為人類一生無止境的追求。作者證明人可以在任何年齡、任何狀況下,啟動自己的成長,主動建造大腦的容量與新的可能。本書顛覆人們對後半生的想像,彰顯成熟心靈的價值與無限潛能。
精神科醫師暨老人學專家柯翰博士反駁大腦會隨著年齡衰退的迷思,提出熟年大腦的新典範。他運用新近的腦科學研究成果,佐證三千人的訪談觀察,獨創「發展智商」(Developmental Intelligence)概念,整合IQ(智商)、EQ(情緒智商)、SQ(社會智商),證明人隨著年齡成熟的大腦與後天經驗會讓認知能力、情緒智商、判斷力、社交能力、生活經驗、自我意識更加融合協調,將人生導向正面的改變。
柯翰詳述人生後半段的心理發展,挑戰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八階段論,首創熟年發展四階段論︰中年重評估、解放、總結、安可,搭配社會活動組合概念(動靜平衡的社交與社會參與)、二十一世紀的退休研究、志工觀察與藝術治療對老年的影響,引導人們樂觀地看待老化議題,更提供立基於科學、人類行為與日常生活的正面答案。作者期冀讀者能破除老化迷思,盡早開啟退休規劃、發現創造、收割智慧的大門。
《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引導人們樂觀地看待老化議題,挑戰舊有的假設,提出大膽的新問題,更提供立基於科學、人類行為與日常生活的正面答案。
江漢聲(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
呂素貞(長庚醫院復健科藝術治療師)
張德聰(國立空中大學台北學習指導中心主任)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以上順序以姓氏筆劃排列)
吉恩.柯翰 Gene D. Cohen
醫學博士暨老人學專家,為喬治華盛頓大學老化、健康與人文研究中心的首任主任,也是醫療護理科學及精神醫學系教授。經歷豐富,曾任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老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代理主任、美國老人學協會前理事長等。
柯翰博士為美國當代老人學研究先驅,活躍於傳媒,推廣正向老化觀念不遺餘力。他曾協助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策劃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方案,任職聯邦政府期間,更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卓越服務勳章。另著有《創造的年紀》(The Creative Age)一書,美國公共電視網正計畫拍成影片。
李淑珺
台大外文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英國劍橋大學、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進修。
目前為自由譯者,專注於心理學、文學、哲學、藝術等領域。譯有《小魚舖、大奇蹟》、《神奇城堡》、《巫婆一定得死》、《道別之後》、《躁鬱奇才》(以上為張老師文化出版)以及《幸福的托斯卡尼》、《滅頂與生還》、《時間不等鼠》、《哥白尼博士》、《克卜勒》、《牛頓書信》、《巧奪天工》、《心理治療的道德責任》等,譯作豐富。
自序 成功的老化
一、熟年大腦的力量
二、掌控發展智商
三、人生後半段:第一、二階段
四、人生後半段:第三、四階段
五、認知、記憶與智慧
六、培養社會智商
七、重塑退休經驗
八、創意與老化
附錄 正面描繪老化與老年人的童書
以成熟的心靈購買人生的寶物 文=江漢聲
「生老病死」自古以來是人生四種無奈的事,其中「老」這一種是愈來愈多人必須經歷,更需要現代人健康以對的大事。為什麼你需要了解《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這本書中的抗老模式?因為:
*如果你不想隨年齡快速老化,黯然走向人生的終點,你必須熟讀此書;
*如果你不想得到大腦退化的疾病,要讓自己愈老愈聰明,你必須熟讀此書;
*如果你不想在現實世界中落伍,要活到老、學習成長到老,必須熟讀此書;
*如果你不想走傳統的退休,想繼續活躍於社交生活而終老,必須熟讀此書!
柯翰博士是兼具科學和人文素養的老化研究專家。首先,他給大眾一個最震撼的新觀念:過去被認為是老化引起的心智功能退化現象,真正原因並非老化本身,而是特定疾病所引起,像輕微中風、阿茲海默症與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健康老年人的大腦不僅不比年輕人差,而且更勝一籌!
這也證實以往醫學上的幾個觀念,大腦有所謂的「寂靜區」或「寂靜神經元」,一個人在不斷刺激神經元和身體的協調反射之後,不但神經元細胞不容易退化,而且可以開發這些原本沒有功能的寂靜神經元,使頭腦在人生的後半段仍舊持續成長茁壯。在書中,柯翰博士不但強調大腦會因經驗學習而不斷重塑,隨著年紀增長,老年人也會更平衡地使用左右兩半腦,情緒因此更趨於圓熟。
更有價值的是,他也教一般人用「五種活動」來提升大腦的健康,包括心智鍛鍊、運動、挑戰性休閒活動、獲得掌控感和建立堅實的社會網絡。這些活動不僅降低了腦部退化性疾病的發生率,也是開發心智潛力的不二法門。除了生理的證據外,人類大腦的成長更應包括認知、記憶、智慧和創意,這在身心靈的「全人思維」是符合現代精神的醫學觀,於是柯翰博士在本書的第五章和第八章告訴現代的老人,如何在更成熟的心靈中活得更精采。
由於作者是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學專家,整本書並不流於空泛的理論,大部分的篇幅除了實際案例外,都是在教我們如何做老年的生活規劃,相信對大部分讀者而言,身體力行並不困難,而且馬上能實際受惠。他認為人生後半段應該有四個明確發展階段,四十歲開始就要做「中年重評估」,重新定位自己再出發,這個動作一直到六十五歲都還可以做;而接近六十歲到七十歲左右就要「解放」,掙脫以前的壓抑或束縛,開始創新人生;從接近七十歲一直到八十多歲,是所謂「總結」階段,包括重述、化解和回顧,當然也有回饋;最後,在七十歲之後的十多年人生或更久,屬於「安可」(再來一次)階段,我們不想說「迴光返照」,而是在創造人生另一個高峰後落幕。此外,作者也為二十一世紀的「退休」擬定了八個課題和自我評分,他一再告訴我們什麼是「退而不休」,在活躍的社交生活中讓自己不衰老。這也是以往各個研究顯示的共同結果——如何讓一個人長壽而健康?除了身心健康之外,還要有恆定的伴侶關係以及社會生活滿足度。
當然,人生還是不免會有終結,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面對生與死。在積極的生命教育中,就是要懂得善度每一天,尤其是等待死亡來臨的老年。泰戈爾說:「死的印記賦予生命的錢幣價值,使人能用生命去購買到真正的寶物。」每個人能有多少「老年」的日子?絕大部分人並不能預知生命的終點,然而每個人都可以規劃人生後半段的生活。也許,學習的進步,使每個人擁有的生命愈來愈長,就如泰戈爾的比喻,老人們會愈來愈有「錢」,然而並不見得每個人都知道去購買真正的寶物。讀了這本書,將有更成熟的心靈、更充裕的智慧,不但能買到各種各樣的人生寶物,彰顯生命的錢幣價值,而且將可能再得到更多的生命錢幣,離死亡更為遙遠。
商品留言
目前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