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
喪偶之慟
撰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生命教育碩士班許玲瓏
當頓失所愛時,內心與周遭的一切幾乎都瞬間改變了!起碼我的感覺是如此。
另一半剛離世時,無論看什麼都很模糊、失焦。每天都在自問為什麼「他為什麼讓我獨活?」「他為什麼不守信用?」很多千奇百怪的為什麼,但都沒有答案。
孤立無援,世界頓時成為一個巨大、困惑、陌生又充滿恐懼的地方,只希望能再與至愛相處片刻,但卻被巨大的失落與渴望吞噬!過去和未來似乎一起崩塌了,為了存活與復原,需要依靠回憶,但回憶在此時卻又形成一個吞噬自己的黑洞!因為過去一起做的事,如今都得一個人做;未來也改變了,因為困在迷霧中的自己無法想像未來!曾經共同編織的藍圖,如今空了一塊……誰說「時間會治癒一切!」又是誰說「未來會慢慢變好?」此時只知道我的心和腦被悲傷切斷了所有的迴路。
而心,空掉的那一塊無法填滿也不願填滿,我拒絕社交和舊識的問候,和朋友的感情也因此而改變,雖然友誼仍在。過去是以夫妻的身分出席聚會,大多數朋友也是和另一半共同認識的,但如今只剩我獨自一人,相聚徒增感傷,因此我切斷所有的舊識,不願讓自己一直在被關心詢問著:妳還好嗎? 因為我確實不好,也不需要在人前裝堅強啊!因為我很清楚明白我需要自己扛起這個重擔!「悲傷」這個重擔是無法分擔的,每個人的悲傷都必須自己承擔,也因此經常會在情感脆弱與情感滯留之間來回擺盪,時而小悲時而大泣,每當被問及:「妳這種狀態到底要持續多久?」心中便油然升起一股對自己的質疑:「難道是我不正常嗎?我一定要很勇敢嗎?我也不想讓自己處於如此耗能的狀態中呀!」
於是買了許多心理輔導書籍,閱讀後才明白,原來「失去配偶」失去的不只是某個人,還會面對所謂的「連帶失去」,例如:付帳者/生意夥伴/收支平衡者/伴侶/知己/廚師/顧問/夫妻朋友/未來夢想/鼓勵者/跑腿者/園丁/雜務工/啟迪者和謬思/愛人/技工/回憶分享者/心靈導師/激勵者/宗教夥伴/保護者/提供者/運動夥伴/報稅者/司機/你所認識的世界。
許多人以為伴侶過世不會影響生計,事後卻發現並非如此,因為醫療和其他相關事物所費不貲,伴侶的家人也可能在此時針對醫療過程而質疑你,更甚者在剛辦完喪禮後提醒未成家子女要和活著的父或母親辦理繼承,這些點點滴滴無疑是雪上加霜,更會加深此刻的悲傷。
但這些都是不曾經歷過此痛劫之人所能理解的,所謂「未經他人痛,何知他人苦?」所以請不要再把「感同身受」掛嘴邊了!
更多時候,感覺自己某部分被抽離了,但無法確定是哪部分。生活是空虛的,有如真空一般,因為妳必須得適應一位如此重要的人從此在妳生命中消失了,除了經歷喪偶之痛,還要習慣伴侶離開後留下的空虛,婚姻讓人形成「我們」的生活模式,而失去伴侶又會讓人的身分從「我們」變成「我」,這真的是過渡階段最讓人難受的一件事,同時也讓自己被列為「寡婦」,每思及此就感覺周遭世界都變了!彼此陪伴了四十四年,然而,死亡卻讓他永遠在我們的婚姻中、家庭生活裡缺席!我也不再關切過去所關切的事,例如管教孩子、準備三餐或整理家務,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經常放空,但這種感覺比悲傷還可怕,因為感受不到任何情緒的存在。我怎麼了?
於是我問自己,人為何而悲傷?悲傷的目的又何在?悲傷之後呢?
彼時的我除了大量閱讀心理療癒書籍,也開始參加療癒課程如家族排列、臼井靈氣、阿卡莎靈魂解讀、神性瑜珈、銅鑼浴療癒、煉金水晶鉢之內在療癒……到最後再度踏進校園讀書,從這些過程中,藉由團體課程老師的帶領,一次次大量且強烈地將自己內在深沉的哀痛不斷挖掘與釋放,這些都是屬於靈性撫慰,在課程中與自身經歷相同者互相支持則屬身心之療癒,直到今日,雖仍未讓我找到如何正確療癒喪偶之痛的答案,但照顧身心靈對於哀慟之人確屬必然之舉。
深知我的人生如果要繼續前進,就是必須將感情能量投注到新事物,重新尋求滿足與實現,制定一個現階段能接受的目標,為生命找到新的方向,因此我將我的注意力全然轉至重返校園讀書。
喪偶是一趟我們不想走卻不得不走的旅程,帶給我們千頭萬緒。而這些感受都很有道理嗎?不一定。因此每當看著身邊有人正在經歷這種喪親事件時,我都思索著,分享自己曾經有過的感受對他是否有所幫助呢?
就我個人認為,悲傷的到來未必會以專家所言依序呈現,以悲傷五階段而言:否認(處在抗拒的階段)→憤怒(憤怒是表達痛苦的方式)→討價還價(出現內咎感而討價還價)→沮喪(體會到失去的事實,此階段最容易因為走不出傷痛而選擇結束生命)→接受(接受了生活的新現實,意味著重建生活,準備開啟新人生旅程)。
但依我個人體驗就不是如此按步就班,自己當下便接受另一半離世的事實,但往後的日子卻一直處於憤怒、內疚感、對自己生氣也生另一半的氣、沮喪,錯綜複雜的各種悲傷交錯席捲而來,如此過了一年,漫長又毫無生機的一年……直到第三年才讓自己從沮喪中脫困,真正迎向陽光!
許多人抗拒甚至痛恨悲傷,這也很正常,每個喪親之人的哀傷會有相同的進程嗎?答案是否定的!除了分享自己的療傷經歷以外,我們永遠無法抗拒悲傷到來的那天,但了解悲傷的五個階段,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具體了解如何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安然走過悲傷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