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走在路上,看到的大多不再是短裙或洋裝,而是因為韓流而帶起的露肚裝炫風。
時序進入八月,天氣雖然還是一天比一天熱,但是其實24節氣裡面已經走到立秋了,而立秋(2023/8/8)到秋分(2023/9/23)的這段時節,是中醫季節理論(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中長夏的開端。
長夏時節是一年中濕氣最重的日子,氣候特色本就是濕氣重且地面悶熱,加上台灣本身屬於海島型氣候,濕氣又更加重濁,還有現代人工作生活模式屬於動腦多、運動少,因為怕熱又長期待在密閉有空調的室內,以及隨處可見的手搖飲店,養成民眾嗜喝含糖冰飲的習慣,冷飲跟寒涼飲食,導致濕上加濕,濕氣容易積在脾胃裡,很容易讓人形成脾虛體質。脾虛的人經常感到食欲不振、排便不順、倦怠乏力、臉色蠟黃、手腳冰冷,並且因濕氣代謝困難而出現水腫情形,所以在這時節,養生首重「健脾胃、排濕氣」。
想要檢查自己是不是屬於體內濕氣重的族群,可以檢查是否有以下症狀:
1.起床還是感覺疲勞、頭昏腦脹
2.大便粘膩、排不乾淨(黏在馬桶上)
3.舌苔又厚又黃
4.體重增加、四肢或臉部出現水腫
5.手腳冰冷,下肢沉重
6.食慾不振,或容易有飽脹感
如果有以上這些症狀,可能就要注意濕氣已經悄悄佔據你的身體囉,如果不注重體內排濕,可能會感覺自己不管吃再少、睡再多,都還是有體態不佳跟疲倦不堪的困擾,適合長夏強健脾胃的排濕飲食可以依照以下原則來進行調整:
- 適量添加辣味,吃東西時可加一點生辣椒或是胡椒粉,幫助把濕氣排出體外,但也要避免過量吃辣而造成火氣旺盛。(攝取辣味的形式以原型食物的辣為主,不是指辣油、辣豆瓣等再製品形式的辣,再製品除了增加熱量攝取外,還可能還有過量的鈉,反而容易造成水分滯留)。
- 多吃含鉀量高的食物,因為鉀離子具有排水功能,可以幫助體內排除多餘的水分。像是鳳梨、香蕉、葡萄、芭樂等。
- 漢方醫學中,脾臟對應在五色跟五味分別是黃色跟甘味,所以健脾胃飲食的話,攝取黃色、具有甘甜味道的食物最能滋養脾胃,例如小米、木瓜、橘子、香蕉、南瓜、薏仁、山楂、黃豆等,養好脾臟,循環自然通暢。
- 攝取足夠水分,但減少含糖飲料攝取,可以利用利水、健脾、醒脾的漢方原料,自製低熱量的涼茶來提理體質,例如荷葉、山楂、玉米鬚、黑豆等,補充水分的同時,也可以減少體內濕氣生成、並且增加多餘水分排除,一舉兩得。
- 多吃涼性、利水性食物,比如瓜類、菇類、筍類、紅豆、薏仁、茯苓等,利用食材本身的特性幫助體內水分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