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服務專線:02-2369-7959
- 傳真:02-2363-7110
- 服務時間:週一~五 09:00-18:00
-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538巷5號2樓
-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84780472
撰文/王映涵
看完《心靈積木》中的布倫因為積木,跨越時空,回到數十年前,回到才十歲的爸爸的家,與小時候的爸爸相處了一天,甚至成為朋友。在這一天裡,他認識了爺爺、奶奶,看到了姑姑和叔叔們年幼時的模樣,但最重要的,他看到父親小時候所過的生活,父親身為家中長子必須承擔和忍受的一切,更看到爺爺那一代用多麼嚴峻且不流露任何情感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子女。
相形之下,他實在是太幸運了;他父母不但事事為他著想,爸爸更不會無理地打罵他。他也體認到,爸爸具有驚人的毅力,而且有常人所不能及的勇氣去承擔不公平的指責,雖然這造成他日後或許顯得懦弱、沉默的個性,但他的責任感和為家人的犧牲卻深深感動也震撼了布倫。布倫得到一個結論︰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必須在他小的時候就認識他,才有可能。
我想到我跟家人之間,也是在熟悉中有著摩擦,這些摩擦或許都是因為彼此太近的距離,其實不只孩子跟父母之間,很多夫妻結婚多年,卻還是活在不了解當中。就好像日劇《夫婦》中的山口華46歲了,結婚25年來都活在不了解當中:不了解自己真正要的,以為支持先生成功就是自己的幸福。不了解關在家裡當主婦,其實已經和社會脫節,什麼也不懂。不了解自己並不想跟箱根旅館的楓葉一樣,即將什麼都沒有地凋零。而因為一次的離家出走,四處看了看人、事、物的她,終於有了「跳脫原有框架,到社會上活出自己」的體認。
當然,我不可能像布倫一樣,去認識爸媽小的時候,去看看他們曾經如何艱苦的生活,曾經忍受怎樣的誤解和不公平,怎樣的掙扎和怎樣的成長。可是,所有的認識就像積木般,從碎片開始拼湊,就好像我跟弟弟間,藉著文章藉著話語,明白弟弟的心思以及曾被壓抑的夢想,那夢想在現實中,是這麼渺小,只能就現有的,找最可能實踐的路去走;弟弟希望我也能實踐自己的夢想,因為還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就有成夢的可能!
其實藉著像積木般的拼湊,我理解弟弟的用心,然而有意義或無意義的判斷,恐怕也不是當下能決定的!我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的,有一天可能能更接近夢想一些。